接过爷爷手中枪 抗日精神永传唱

发稿时间:2015-09-17    供稿:文/合肥公司 李冬玮

 
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亲爱的同事们:
大家下午(晚上)好!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《接过爷爷手中枪,抗日精神永传唱》。

我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,对抗日战争最直接的记忆来自于我的爷爷。爷爷出生在河北,1937年“卢沟桥事件”后,神州大地受到日本侵略者肆无忌惮的践踏,中华儿女身陷水深火热之中。与千千万万的热血男儿一样,爷爷毅然决然的加入了抗日游击队,参加了无数次的战斗,多次身负重伤。抗日战争胜利后,爷爷又随大军南下,解放了大半个中国。朝鲜战争爆发后,爷爷又作为最可爱的人雄赳赳气昂昂,投身到抗美援朝的战场上,在一次阵地战中,爷爷为了掩护战友,被敌人的机枪打断了右臂,成了一名独臂英雄。爷爷去世后,在他的骨灰里捡出了10多块弹片……爷爷与他的战友们为我们年轻一代树立了历史的丰碑,指引着我们要永远牢记历史、热爱和平。或许对于我们90后来说,战争只是教科书上盖棺论定的文字,可对于爷爷来说,那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与高尚的情怀交织而成的峥嵘岁月。

打我记事起,爷爷总爱用他那健壮有力的独臂抱着我,给我讲过去的故事。幼小的我戴着爸爸的军帽,坐在爷爷的怀里,常常听得出神。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故事:

1942年的秋天,那时候爷爷才17岁,却已经是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。当时日本鬼子在附近一个村子的东西两头修了两个碉堡,日夜派鬼子兵站岗放哨,监视村民们的一举一动。不仅如此,他们还搞了“连环保甲制”。在如此严密的监视环境下,鬼子们原本认为万无一失了,可他们没有想到,在抗日情绪高涨的村庄里,老百姓和游击队早已成为一家人。他们同时下地干活,爷爷他们就像普通百姓一样出现在村子的街头巷尾。

一天下午,一名军曹和一个特务从西边的碉堡下来,直接去了保公所。村民看见便立刻通知了正在村里工作的爷爷和另一名游击队员。爷爷和另一名队员迅速背上背筐,带上除草的小锄头,化妆成农民,尾随在敌人身后。当鬼子和特务走到村里一座武道庙时,爷爷他们悄悄地接近敌人……突然,爷爷一个箭步冲到鬼子的后面,用没把的小锄头顶住了鬼子的腰,大声吼到:“不许动,举起手来”。说时迟那时快,另一名队员朝特务扑了过去,一把夺下了特务的手枪。鬼子和特务乖乖地束手就擒。在夜色的掩护下,爷爷和他的战友把两名俘虏押送到了根据地。这段故事也在当地传为一段佳话。

爷爷每次和我讲起这段故事时,总是神采飞扬,手舞足蹈,他的举手投足之间透露着一股平时很少见的得意劲。每到最后,爷爷总要说:“丫头,记住,咱们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,要相信自己,什么困难也难不住咱,这不小鬼子照样让咱们打跑了嘛。”

是啊,正是当时千千万万像爷爷这样的中华儿女,万众一心,坚忍不拔,不惧强敌,勇于担当,将自己满腔的爱国热忱付诸于沙场,才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,夺取了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。今天,在享受先辈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的同时,我们更应该承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,将抗战精神薪火相传。为了完成爷爷生前的遗愿,2012年我本科毕业后毅然决然放弃了保研的机会、携笔从戎、穿上军装,成为了一名军人!

此时,当我们再次回眸那段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,不仅要永远铭记那段血与泪铸成的历史,更要继承和发扬“拼搏、奉献、团结、自强”的抗战精神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。

习总书记在“五四”重要讲话中,号召广大青年“以青春之我,创造青春之家庭,青春之国家,青春之民族,青春之人类,青春之地球,青春之宇宙”。冬之路,柳叶走不了,因为它经不起严寒的考验;云之路,家禽走不了,因为它只满足栅栏之间的快乐;路之路,池水走不了,因为它只沉睡于僵死的安逸,只有青年勇敢不羁的灵魂才能沿着希望之光不停的走下去。青年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希望,更是我们中建公司的希望。 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,矢志成为新一代中建员工的我们,必须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,发扬抗战精神,自立自强、不畏困难、爱岗敬业、钻研技能,拿出我们青春的勇气,拿出我们青春的热情,让青春在岗位上绽放它应有的风采!

谢谢大家!